教学管理

湘西雅思实验学校教师教学常规

作者:教务处  最后更新时间:2020-07-15  发布者:ysjwc  来源:湘西雅思初中部  点击量:3159

湘西雅思实验学校教师教学常规

(试  行)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基本途径,教学常规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行为标准,是规范教育行为、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保证。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落实和完善教学常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措施,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内容与前提。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2012年修订稿)》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提出如下常规要求。

 

一、教学计划、总结管理

 

  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学校应根据相关法规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好课表、作息时间表和学生活动总量,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计划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依据。每学期初各个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安排,经备课组集体充分讨论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年级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年级学科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和学科课外活动计划。教学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学校教学计划于开学前全体教师宣布,其它计划开学后一周交教务处,教务处组织审定,然后交有关人员执行。

3、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工作任务要点、管理措施、主要活动安排等内容,每学期前制订一次,由主管校长或教务处起草,校行政讨论通过。

4、各年级组、学科组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本组工作计划。年级组、学科组计划包括本学科学期教学的目的要求、主要工作任务、措施、教学进度、主要教研活动安排等。由年级组长、学科组长起草,本组教师讨论通过,教务处组织审定后执行。期初公布,期中、期末检查执行情况。

5、每个任课教师均应根据学校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在钻研课标,通读教材和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制订出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对教材体系及内容的简要分析说明;②对任教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总体分析,学生综合性素质因素的基本分析;③教材内容的基本分析,教学任务与目标(含重点、难点等);④完成教学任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⑤培优辅差的主要措施;⑥教学研究改革的大体设想;⑦教学进度具体安排。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式二份,一份附在备课本上,以便在平时教学中落实和学校检查,一份交教务处存档。

6.每学期学校、年级组、学科组、教师要写好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必须结合各自实际,突出主要经验或存在问题,找出经验或教训的原因;学校和科组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一般宜作综合性总结,但也要有所则重,突出主要成绩和经验;科任教师的教学总结一般宜作专题性总结,应根据学科特点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的一个侧面作总结。教师的总结要存入教师的业务档案,总结可以是一般性总结或专题总结,提倡写专题总结。

 

 二、教学过程管理

 

(一) 备课常规要求

1、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按规定进行教学活动(含课堂教学外的活动),每节课均应有教案,教案应一课一案,注明授课时间。

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备好;单元备课要在教学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一周备好。全校逐步实行教案审查签字上课制。

2、教案内容应包含:教材分析,三维目标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准备好的教具(课件、挂图、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经过优化设计的教学过程,选择好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经选择的作业和练习及及教学反思等。

3、教龄在8年以下的教师及使用新教材或教学效果不显著的教师,应写详案,做到完整、规范。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及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备课应多注重体会,可写能反映全过程的简案,重在创新。教龄在8-10年的教师,由本人提供近三年全部教案,经本组指导教师、组长审查,教导处对照其近期教学成绩审批,可取得写简案资格,否则应写详案。

4、教师备课注意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注意课后适时进行教学反思,写好反思小结。

5、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加强个人备课活动。基本做到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备课组长负责牵头,安排老师就教材分析,教法探讨、学法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练习选择与处理考试安排等方面,进行讨论(要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做到进度、重点、练习、试题基本一致。超前备课一周。

6、试卷讲评课、作业讲评课、练习课等均应有分析,三维目标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完整的教案要件,可将试卷、作业、练习等内容复印在A4纸上作为共案,个案可写总体情况、学生存在的错误及其错误原因分析,讲解分类,教者的思考等。

7、教案检查采用集中检查、随机抽查与领导重点督查相结合,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每月集中检查全体教师教案。校领导、教导处、教科室根据教师教学情况和通过检查性听课,随机抽查教师教案,并根据备课数、备课情况予以评定是否合格,未提供教案老师按没教案处理。根据每月检查情况确定校长重点督查教案、教导处、教科室重点督查教案、教研组长重点督查教案以及免检教案。

8、凡校级以上公开课,公开课老师均应提供规范的教案。

9、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
    教案的个案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教师还可以把个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应该注意的是,选用多样化的教案模式要做到有利于教学的实际应用与创新。多样化的教案在检查时,教师应提供相应材料。

10、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备课时,应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青年教师,可参考优秀教案,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可以在深入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系列)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自身优势,确定每个人的主攻方向和备课重点,而后通过集体研讨,达到教案的整体优化和资源共享。教育教学工作中,凡是以班为单位的资料印刷,均需本人申请,教学资料由备课组长签字、教育资料由年级组长签字方可印刷,否则,文印室不以印刷。

11、关于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

集 体 备 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统一”:统一教学目的要求,统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典型习题,统一作业和练习。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 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是:⑴检查前一周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思前一周授课的得失;⑵检查每个备课组成员超前一周备课的教案,备课组长签字;⑶集体研究讨论,研究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和难点确定、研究教法、学法,并形成教学案,分发到每个成员;

(4). 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集体备课资料(特别是“五统一”资料)应形成电子教案,并交教务处作为资料保存,以便为来年教学服务。每次集体备课要作好备课记录一式二份,一份附在备课本上,一份由备课组期末交教务处存档。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可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教学状况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凡用集体备课稿而没有二次备课个案者,一律视为没有备课。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 人 备 课

   (1)、个人备课内容的基本要求:要做到“五备”——

备课程标准,教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备教材,做到三个层次结合(即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三结合);

备学生,做到三个了解(即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

备方法,做到教法、学法两同步,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备教法同时,应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

备教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

(2)、个人备课形式的基本要求:8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必须写教学详案,而且必须在备课组长审阅签字后,才能上课; 10年以上的教师提倡写详案。

 

(二)上课常规要求

 1、教师上课必须准备充分,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仪表整洁大方。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一经进入教室,不许中途出入,更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课堂纪律,课堂纪律不好不授课;发现学生握笔、写字、坐立姿势不正确等问题应及时纠正;发现学生答问或练习错误要巧于指点、引导,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2、认真组织教学,坚持用普通话授课,英语课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学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有激情、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讲课声音清晰、响亮,表达意思明白,语言生动有趣。

3、保持课表的法规性与严肃性,严格按课表上课是每个教师的职责。课程调度权属教务处,任何老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否则按教学责任事故处理。教师一天以内请假或出差,由教师本人调课或请他人代课,并须报年级组长批准,以书面形式报教务处备案,教师一天以上三天以内请假或出差,必须事先书面报年级组织统一,报教务处主任或副主任或专职教辅工作人员批准。教师必须提前一天书面通知教务处,以便教务处安排代课,否则作旷课处理。

4、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规则、上课纪律、教学行为规范。做到到点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不会客,在教室内外不抽烟,不坐着上课,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不接电话,上课时必须关闭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尊重学生,关爱差生,不漫骂、嘲笑、挖苦学生。坚决贯彻《义务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包括罚站、罚抄书、赶出课室,罚晒太阳,任何形式的打人)。如果体罚学生,查有实据,除批评教育外,视情况扣除当月部分或全部奖金,情节严重的,要负法律责任。上课要认真负责,室外课要采取措施,保证学生的安全。如因失职,而致学生受到伤害者,要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5、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有条件的可设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一堂课要达到下述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2)讲授科学;(3)重点突出;(4)难点突破;(5)讲练结合;(6)效果落实。

6、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7、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8、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9、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精要讲授,教学要做到教法与学法同步进行,做到“从教中授法,以法导学”,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学到学习方法,终生受用。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0、灵活合理的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好教学,努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多方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教师要机敏地进行引导,不得在课堂上发脾气,不准讽刺侮辱学生,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将学生赶出课堂。

11、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反对题海战术。要科学安排学、讲、练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完成课内练习、检测,课堂作业尽可能课内完成。课内训练时,教师应当巡视,检查督促和辅导学生,掌握典型错误,当堂评讲,及时矫正巩固。

12、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认真按教材要求完成,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要认真上好实验课,教材规定的实验开出率、演示实验达到100%,学生实验率达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倡师生自制教具,鼓励教师就地取材解决直观教具、标本不足等问题,努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13、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端正,富于启发性、条理性;板书讲究艺术,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严禁字迹潦草和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

14、布置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措施。作业题要根据教材精心选择,难易适当。根据学生程度,但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

15、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学生作业要求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是加强训练,加强实践,使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

1.作业布置的原则和目的。作业布置要既能使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又要考虑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因此,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内容布置具有启发性、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业;禁止无思考性的机械重复,甚至惩罚性作业。

2.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类型一般有课内,课外作业,有动脑、动口、动手作业。作业均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种类多样,题型多变,灵活选用,训练严格,书写规范,不合规范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补交。布置的作业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实际差异,分层布置不同梯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独立完成作业的成功喜悦。

3.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习题,适量布置课外作业。一般情况下,学科作业要当堂消化,课外只允许布置少量的作业。控制作业时量,平衡作业负担。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考虑学生的总的自习时间和各科的全面发展。七、八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日总量不应超过一个半小时,超过总量的由班主任同任课教师协商调剂平衡。不要用大量作业去占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九年级更要注意这一点,课外作业不得超过两个小时,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4、学科作业的基本要求

(1)课内外作业的设计要遵循"精、活"的原则,即加"双基"的训练,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方式上应使学生有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的机会,加深理解,提高实效。
  (2)作业布置要适量,坚决反对"机械重复"、"题海战术"。每天学生的作业总量不超过2.5小时,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月作业总量不低于规定最低次数,不高于规定最低次数的1.3倍,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
  (3)作业要求要严格,同级同科对作业要有统一的要求。要严格要求学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当前要特别注意培训和训练学生从小养成细心审题、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字迹潦草,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要求重做。还要培养学生改错订正作业的好习惯。一定要从一年级抓起,级级把关,务必抓出成效来。

(4)原则上,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留练习性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置一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留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态度。
  (5)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书面作业,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①语文作业要改变单一的只抄生字、词语和造句的呆板模式,把朗读、口语交际、练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尝试、实践中学习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有时可不必强调课课有、人人有书面作业。书面作业量为:每月大作文2篇,小作文不低于2篇,基础性作业不低于12次。大小作文的习作内容,可以参考课后练习和练一练的题目要求。也可以因人、因地、因季节、因本班实际合理调整。初中每学期大作文至少8篇,小作文(含周记、日记)不低于10篇,以片段练习为主,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作业形式布置,提倡教师尽可能全部批阅,随时讲评,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打好基础。
    ②数学作业要体现“数量要适量,形式要活,针对性要强”的原则,避免机械、单一、重复无效的劳动。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调查、统计、操作实践性作业。作业布置可以有多种形式,有时可不必强调天天有、人人有作业。每课时一次练习,数学每次作业布置不超过半小时。每月书面作业不低于16次。
    ③英语作业可分为书面、口语或听力等不同形式,要注意把作业与学生兴趣、实际需要相结合。书面作业每课书安排一次即可,起始年级应以抄写(默写)字母、单词、短语、句子为主;口头作业要突出交际性,灵活性,教师可同时安排个人背诵、合作表演、创编对话等不同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听力作业可根据实际条件自行安排。外语每篇课文二次练习。英语每次作业布置不超过半小时。每月书面作业不低于16次。

(6)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作业的布置。因为在实际社会和生活中都存在着理化生知识,所以这些学科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把握这一点,物理、化学、生物适当布置一些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的作业,政治、历史、地理适当布置一些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作业,作业布置要把握新课标,忠实于教材适当放宽,应有适量的书面作业。书面作业的数量要恰到好处,题型既具有重点性又有代表性,布置作业不要过重、过量,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分层分人进行作业布置。作业训练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理、化、生、政、史、地每课时一次练习,每次作业布置不超过20分钟。每月书面作业不低于6次。

  5、作业格式要求

各科作业要求格式统一、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合要求的要督促学生重做,缺交的要补做,做错的要更正,但严禁罚抄罚做。

6、作业批改要求

(1)作业批改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又是收集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各学科教师要注意对作业效果的及时批改和反馈。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部分练习应精批细改或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作业一律用红笔批改和评定等级,作业批改要认真仔细,评语书写要工整,符号要统一,评价要恰当。家庭作业多数应全批全改。少数由学生互批互改的作业,教师要检查订正。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关键性错误要予以修正或以红线标记,并要求及时订正;必要时加以说明、指导。对于学生订正的作业,要批改,重点错误力求面批。对于大面积出错的问题,要集中分析讲解,直至弄懂为止。作业的订正要明确、规范的向学生说明,并时时督促学生自觉、及时的订正,及时批改。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批改可以因班级人数而定,日记、周记可采取定期查阅的办法,每次精批数量不少于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习作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旁批和总评,要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学会按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尝试把某一段或某一句话的修改写在下面。提倡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同样,教师在面批后,对学生作文的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话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应在后面进行改写。对其他学生的作文教师要浏览式批阅,以便了解学生习作的总体质量水平,便于作文讲评和再指导。

(2)格式、书写要规范:正确的划“√”,错误的划“�”,一道题一个批阅符;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分别以“优”、“良”、“中”、“不合格”或“A”、“B”、“C”、“D”等形式评定等级或给定分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评语忌套话、大话、空话。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评语;批改后写明批改日期。

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提倡学生自我订正、修改作业,养成自我检查,反复探求的良好习惯。

  (3)作业批改要及时,一般应在下一堂课前将作业本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查看教师的批改或评语,并根据教师批改要求订正或重作。学生对教师批改有不同意见的,允许学生口头或书面向教师申述。要让学生自己订正,修改作业错误之处,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订正的习惯,有能力改正的,要求他们自己改正,估计无能力改正的,重点知识题老师要面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改正,改正后的作业一律再交回批阅。

  (4)要做好作业批改记载和讲评,对独创性的见解和代表性的错误应予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作业讲评要鼓励先进,启发和帮助后进,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5)教师进行作业批改的改革实验,须经学校批准,并对改革实验做好数据记录,期末总结改革实验结果,不允许借口改革放松对作业批改的要求。

(6) 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建立《作业错题集》,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7)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7、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检查

学校建立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检查制度,教研组检查教案的同时进行布置与批改的检查,教务处、教科室每学期检查二次,时间为第八周和第十六周。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检查结果,由教导处、科组长负责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1、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救和补充,是教师教学的份内工作。课外辅导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加强针对性,讲求实效。早读、电教、晚自习教师应按学校安排时间下班辅导,自习时间,教师主要进行个别答疑,指导学生自学,一般不得集中讲课。

2、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针对性。对少数有特长的优生,可引导他们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或学科竞赛培训活动,以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对差生辅导要热情耐心,不仅要补知识,更要分析其原因,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

3、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1)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3)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4、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

5、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时间进行集体讲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一)考试组织

1、考试、考查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凡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除毕业会考和学科统考按规定进行外,每学期集中组织四次考试,其中学校每学期组织进行期中、期末两次检测,年级组织期中前、期中后段考。

2、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3、考前复习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掌握知识结构体系,加深理解,增强运用能力,严禁猜题押宝。教师不得把考试范围指得太窄,更不准把考题暗示或泄露给学生。

4、严肃考纪考风,严禁舞弊作假。考试的命题、监考、阅卷、统分等考务工作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对违纪者要严肃处理。

5、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6、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闭卷流水作业形式、集体统分登分。

7、评卷要及时、公正,期中、期末考试后,教师要写出试卷分析。学生考试成绩要及时造册上报,统一存档。

8、考查要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结合起来考虑,统一标准,认真评定,不搞形式主义,不凭印象、讲人情。

9、恰当评讲。考试的讲评应及时,讲评的内容应包括对学生取得成绩的肯定和错误原因的分析,讲评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但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考试的评讲。

 

  (二)考试命题

1、 提高命题质量,考试命题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着重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测评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内容必须紧扣教材、面向大多数,立足基础、着眼能力、重在运用。体现教什么考什么,突出诊断功能。试题不得超“标”超“本”,不要偏难或偏易,同时要有一定梯度。

2、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段考由年级组组织命题(各区统一)。期中、学期考试由本校组织命题。

3、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梯度结构一般以容易题、稍难题、中难题的比例占7:2:1为宜,全卷总体难度控制在0.75—0.80之间。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1、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要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

2、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4、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1)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2)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3)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

(4)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5、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6、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1)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3)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7、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2)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和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3)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4)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5)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6)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7)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8)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让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方法,加快专业发展。

(9)学校要关注团队评价,建立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长效评价机制,激励公正诚恳、互补合作的团队精神。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1、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2、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定期开展经常性教学研究活动。教龄5年以内教师每学年应上两节校级公开课,其他教师每学年应上一节公开课。

3、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教师要积极承担各种形式的研究课题,及时记录教育研究心得和积极撰写科研论文。

4、建立学校听评课制度,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还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其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

听课的基本要求

(1).明确听课目的。听课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还要了解当前教改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

(2).规定听课节数。所有教师要完成一定要求的听课任务:初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中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高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年级组长每周不少于1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两周听课不少于2节,中层以上领导每周不少于3节。

(3).听课教师要提前3分钟进入教室,听课过程中不讲话、不走动,不中途离场。上下课应与学生一齐起立,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4).做好听课记录。为了达到听课目的,听课时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在记下教学过程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感想及总体印象。课后填写好统一的《湘西雅思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做好评课分析和指导教学提供依据,《湘西雅思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在教案检查时由教研组长登记并交送教务处、教科室统一保存;要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在学期结束时由教研组长登记并交送教务处、教科室统一保存。

(5).及时评议反馈。认真参加评课。要秉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肯定长处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提出不足之处,既不搞“一团和气 ”,也不搞“捅烂疤”。

(6).评课要根据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手段的先进与落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既要肯定教学成绩,又要指出存在问题,既要评教师又要评学生,既要评教法,又要评学法,帮助授课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5、青年教师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中、老年教师要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老、中、青教师要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使“师带徒”制度化。

6、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7、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考试和教研活动。经常阅读专业书刊,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每期至少要写一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专题论文。

8、教师应积极推广教研教改成果,开展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推进教学改革。

9、提倡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卡片,其内容包括:学生学习中知识缺陷、原因分析、补救措施及提高情况等。

10、校本研修教师每月要做到“四个一”: 一段教学理论摘录;一个教学案例;参与或执教一节公开课听评课;一篇教学反思。

11、提倡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 ;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或一次教学经验案例的分享、交流。

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撰写一篇个人实践教学论文。

12、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务处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学期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教学管理档案,作为晋级、评优的依据.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八、管理督查指导

 

  1、建立教学常规督查制度。建立“校领导——教务处、教科室——学科组、年级组——教师”三级督查指导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工作行为,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将对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加强督查与指导,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常规工作互检或调研,并形成反馈材料进行通报。各年级组、学科组要加强对教师教学管理的督查和指导,既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和创新,又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了解学生,钻研教材,遵循规律,改进方法,提高效果。学校要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改革等情况,并进行检查指导。

2、建立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各年级组、学科组要把教学质量检测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加强过程性质量监控,对各科教学改革提出具体意见。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务处、教科室每学期要组织二次全面 的教学质量检测,把检测结果作为评定学校和教师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

3、开展总结交流评比活动。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全面检查评价,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成功的经验给予肯定并及时推广。根据学校、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执行课程计划、开展教学改革和以校为本教研情况,组织经验交流,表彰鼓励先进。

  4、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四项”制度。

(1)学校领导挂学科制度。要求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要挂到学科,深入到各年级组、学科组、课堂,保证所挂学科的教研教学工作正常实施,

(2)巡课制度。学校要不定期经常性的组织巡课,落实教师按课表上课的要求;学校除安排有组织的巡课外,校长每周不定期巡课不少于1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不少于2次,并做好记录。

(3)课堂教学随堂听课、书面评价制度。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每学期对本校全体教师随堂课、公开课、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等的听课要有一定的节数并对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做出书面评价。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书面评价不少于20节)、分管教学副校长不少于25节(书面评价不少于25节)、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不少于16节(书面评价不少于16节),把评价结果存一份,作为教师教学业务档案之一保存。提倡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之间相互随堂听课。

5、学校要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改革等情况。教案、学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抽查每学期校长不少于1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年级组长不少于2次,教导处每学期对教师的教案、学案、作业布置与批改进行全面检查不少于1次,抽查不少于3次。教案、学案、作业布置批改检查的结果必须有评述性的书面语言(记录在“检查记录本”和教师教案上)。

6、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全校性教学质量抽检。并对抽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质量分析反馈会。

7、学校要加强对各学科的教学管理与监控,要依据我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有关规定,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8、学校要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结果的反馈,每学期教学常规检查结果要在全体教师会上反馈两次,并做好记录。

9、加强社会评教。每月进行一次学生评教,评教结果直接与当月绩效挂钩,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家长评教,评教结果直接与一学期绩效挂钩,

九、其他规定

1、教辅资料订购规定:

(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文化学科,由各备课组长初选,年级组长初审后报教科室主任审批,由学校统一订购。

(2)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可根据教学需要,由备课组选定后,先报年级组长同意后经教科室主任批准后增订一份,并由班主任收取资料费交学校统一订购。严禁各年级组、学科组、教师个人私自组织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或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以及收取书商回扣和其他好处,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2、鼓励自编同步教辅练习教材

自编同步教辅练习教材,由学科组申请,并向教科室上交文字文档、电子文档,经教务处(教科室)组织教研组长或专家小组审核并报学校同意后,由教科室统一安排成册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