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之花 · 廉之精神(2010)
莲之花 · 廉之精神
湘西雅思学校 初二(58)班 彭韵 指导老师:刘崇艳
一个人应当摒弃那些令人心颤的诱惑,全神贯注于自己脚下的路。
———题记
古人云;“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廉,同廉。
何为廉?为何廉?这个问题困扰了古今中外的人士很多年!
廉,它是一种行为,一种思想,一种品德。为自己,为人民,为国家廉。
古今中外,廉洁的故事太多太多。
有人以廉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司城的子罕为清正廉洁,因而受人爱戴。有人的一玉,找人鉴定,后献给子罕。来着热情讲说,子罕拒不接受。子罕道:“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的确,那人以玉为宝,子罕以不贪为宝,俩全齐美。
有人以廉为戒。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鱼。母亲湛氏收到后,有原封不动的还给他。并教育他不应该用公家物品送人,这是贪污。自此之后 ,陶侃再也没有拿过一分公家钱。
看来,廉这一品质,贯穿古今,代代相传。
当这种美德传承到我们现代时,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有因一时贪财而杀人、抢劫者;有因贪污公款而丧尽天良者;有助纣为虐的同流合污者……这些人物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他们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心痛,更多的是关于人格的深思……
鲁迅曾说:“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以人为鉴,通俗的说就是以人为榜样。
毛主席留给我们的,是补满补丁的衬衣、床单。自然灾害期间,他带头不吃肉;让心爱的儿子参战至死……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的振撼!论功劳,谁能盖过他?论权力,中国何人居上?但作为一个主席,他没有以权谋利。而是廉洁奉公。以身作则,提倡新风。使得整个政府 “廉洁”之风盛行。
廉,通莲。
莲生长在淤泥中,但却从未被沾染。就像一些人,他们生活在尘世间,却从未被尘世间的污垢所沾染。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必须发扬这种“莲”之精神,让“廉洁之花”永驻心头。
莲同廉,廉亦同莲。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国因人而强。莲之精神,廉之品德,廉之同人。让廉洁的莲之花绽放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后记
教师评语:本文能从类似的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立意新颖,能将“廉洁”这一抽象的品质与“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形象的事物巧妙联系起来,形象、直观、易理解。其次,标题新颖独特,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再次,文章结构新颖,能够巧妙的运用题记和后记,突出文章的重点;同时,文章的论点鲜明、思路清晰,提出疑问“何为廉?为何廉?”然后用春秋时期的子罕“以不贪为”宝、晋代名臣陶侃没有拿过一分公家钱以及毛主席的事例来论证“廉洁”!最后将廉洁与莲花联系起来论述,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