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线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建议

作者:政教处  最后更新时间:2021-05-20  发布者:yszjc  来源:湘西雅思初中部  点击量:3214

温馨提示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建议

 

       为保护学生心灵健康成长,学校和家长更好对青春期学生实施科学管教,我们收集和整理了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一、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

       青春期(11-12岁至15-16岁)是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身心发展突变的时期。这一阶段,孩子在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这样的状态让青春期少年儿童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一)独立意识增加与渴望精神依托并存。由于生理的成熟,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产生自己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这就是成人感,包括:1、从心理上过高的评价自己的成熟度。2、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3、要求与成人的社会地位平等。4、渴望社会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但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依然希望在精神上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二)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青春期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这是因为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所致。另外的原因是,这时的少年儿童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闭锁性的程度。但是,与此同时,少年儿童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倍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促使他们很愿意向同龄朋友推心置腹。其实,他们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认为可信赖的成人吐露心声。

(三)情绪两级化,波动起伏大,情感带有冲动型,意志较为薄弱。青春期少年儿童通常要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如获得成功或取得良好的成绩,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与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和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这两种常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

(四)进入第二反抗期,出现逆反心理。人生的第一逆反期在2-4岁期间,多在3岁左右;第二逆反期出现在小学末期至初中阶段的10-11岁至15-16岁,突出表现在青春发育期。青春期逆反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逆反是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种需要家长帮助的求助信号。此时的父母,不是一味的责备、控制,而是应正视孩子的各种状况,接纳不同差异,妥善引导青少年青春期的各种喜好,认真对待孩子要求独立的需求,尊重与信任,学会放手,加强亲子沟通。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仿佛一夜之间,家长们会发觉,孩子真的长大了。他们变得敏感、叛逆,脾气也大得不得了,一说即跳。此时,老师和家长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要试图去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才能与他们良好沟通,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特殊阶段。

二、应对建议

(一)家庭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要努力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给予适当地关心、引导和协助,让孩子从小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懂得人生的意义所在,正确对待遇到的每一次挫折和压力。特别是要针对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特点,加上学业繁重有压力的实际,多用说理引导方式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对待孩子。对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心理障碍的孩子,更要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二)学校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要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格健康发展的环境。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通过文艺、体育、郊游、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教师要从心理教育的角度规范教学行为,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建立心理辅导站、组织心理辅导专题讲座或者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宣传栏、校内广播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训练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压力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教会自我情绪调节,学会理性观察和处理问题。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应立即与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联系,进行重点心理援助,释放不良情绪,疏导心理死结,化解安全风险。

(三)青少年要努力培养积极心态通过增加与社会的接触,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应付心理危机的能力。在遇到挫折、逆境时,能够更快、更好地调节心态,直面解决问题,更加积极乐观地生活学习。

(四)培养良好兴趣爱好,不沉迷网络(手机)游戏。家长和学校要警惕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色情和手机游戏等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防止孩子长期沉浸和痴迷于互联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身体健康受损。

       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手机),家长(监护人)以身作则,信任、尊重孩子,养成良好的劳逸结合习惯。和孩子“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那么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也就有更强的执行动力。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家长们有几点需要注意:

1、表述要明确。比如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这样约定才具有束缚力。

2、惩罚要执行。如果约定了违规后的惩罚,家长不要不忍心,说到做到,才能让整个约定有效。

3、就是要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增加对孩子的陪伴。其实,孩子沉迷网络(手机),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少家人的陪伴。家长在专心地玩手机游戏,长期如此,孩子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回应和陪伴,便会有样学样地去网络(手机)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陪伴。

 

 

教育风险管理顾问(联合经纪)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