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敬亲少年—224班李婧事迹
李婧,湘西雅思实验学校初三年级224班的一名学生,自入学以来她助人为乐,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项团体活动;勤俭节约,诚信守礼,为老师和家长所肯定。可提起她,最令同学们赞扬敬佩的还是她对待亲长的态度方式。
“百善孝为先”。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的一大传统美德。史官在史册中载下它;文人在字里行间称颂它。他是儒家思想的一大基础核心;他是铭刻入《四书》《五经》中的骨髓。而孝老爱亲,又无疑是其的一个最好的外在表现。如果孩子没有这一项品质,无论拥有多好少的学识和才华,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很小的时候,李婧同学的父母就把“黄香温席”“羊羔跪乳””孔融让梨”等小故事讲给她听,解读每句话的含义,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孝老爱亲的种子。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这是李婧同学一直努力坚持去做到的。
曾问过李婧同学:“你心中的孝是什么?又该如何做到呢?”她的回答令人记忆犹新。“孝并不是多么伟大高尚而难以达成的事,它应该是流淌于人类骨血中的存在。其体现在了孝老敬亲中,体现在了尊师敬长里。要做到它们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坚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孝的理念思想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描摹于每一点的细节中。并且怀揣着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坚守。”翻阅她平时经常阅读的书籍,最常见的就是一些感人的孝老爱亲的小故事。
在生活中,她也以书中孝老爱亲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为榜样,努力践行自己的言语。每天早晨,他定好早上六点钟的闹钟,在朗声读记书册中,一边温习昨日的知识点,一边为奶奶和自己准备早餐。或许并不丰盛,或许并不鲜美,但却凝聚着他对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晚上回到家中,她还积极的为奶奶进行敷罐,用以缓解奶奶的关节炎及风湿骨痛。平时与奶奶交往密切的几个老奶奶也对李婧同学称赞有加。她们说,在平日里,遇上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李婧同学都会耐心细致地开导她们;出现什么地方不舒服时,李婧同学也会积极的为他们上网查询;同时,讲授她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上如抖音、微信等方便实用的小软件……慢慢的,近带给了她们没有落于时代的安定感。在周末,饭点过后,经常能看到她与奶奶一同漫步在河边的身影,两个相差甚远的背影,却营造出了一种无比安静祥和的氛围。因为长时间与父母异地相隔,在端正好自身学习态度的同时,她也踊跃地承担起了与奶奶一同好生活,照顾好奶奶的责任。在人们的心中,这或许是他应该去做到的,但在她的心目中,这更是她最乐于去做到的。“这让我感到能为家庭,为奶奶,为父母做到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份子。我感到无比的充实与满足。”
有一次放学回到家中,她半身都被雨淋湿,可手里却明明拿着一把湿漉漉的伞。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卖菜晚归的老奶奶,正逢下着大雨。可能是早晚多变无常的天气,这场突如其来的时雨,让老人有一些束手无措。老人花白的发早已湿透,但有可能是因为腿脚不便,只能干着急的往前赶。在肆意零落的雨和来去匆匆的行人之间,老人佝偻的身影和蹒跚的脚步显得格格不如入。吕静同学不假,思索地冲到老人的身边,将一大半的散打到了老人的身上,直至将老人送到与自己家方向相反的家中。古代大同社会的映射下,人类的理想社会其一特征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就更能体现了其的思想先进性。
最后,李婧同学想大家发出呼吁:我们是什么模样,中国就是什么模样。对于每一个少年来说,孝是最朴素不过的情感,也是再自然不过的认同,更是再基本不过的责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天下的子女们,及时行孝吧,趁我们的亲长还健在的光阴!